2014/05/28

番茄的美味變身餐會


清明過去,夏天即將來臨,番茄的盛產期也將結束。

我突然想辦一場番茄的季末派對,因為日前想訂嘉義的玉女番茄,農友閒聊之際告訴我,他實在不想賣給我,因為天氣漸熱漸悶,原本薄皮的玉女番茄,果皮漸厚且甜度降低。

「這個時節,適合做加工!」他這樣說著。
既然走過,怎能不留下痕跡,所以我要辦場品嘗餐會,找了數位農友和四間餐廳,一如以往,我負責講座和品嚐分析,廚師們以座談和餐會的方式,我們一同探討台灣能吃到的各式番茄滋味。 目前預計品嘗分析五款新鮮番茄、四款風乾番茄、四款番茄醬汁,同時請手串本舖的藤原一智師傅、荷風中國菜的張仁馨女士、佐卡披薩的佐卡菲德師傅、雅室牛排的賴鴻昌先生等,各自以番茄為主題,設計共九道以上的菜色,然後和大家聊一聊,對於“番茄味道”這件事。

不論醃漬、風乾、果汁或果醬,番茄相關的加工品太豐富了,然而每次想起番茄加工,印象深刻的總是義大利或美國的產品,相對而言,台灣番茄的加工風味是什麼?我相信台灣番茄的加工滋味確有特色,尤其這幾年品種繁多,然而若要清楚講明白,似乎又有困難?


我詢問做披薩的義大利朋友,究竟義大利是怎樣推廣番茄醬,為何他們的加工品不僅成為品牌,且能保護在地品種和宣揚家鄉文化?


「對味道認真,就是這樣。」他回答著,同時告訴我,他不是盲目地選擇義大利的番茄醬品牌,而是在眾多進口品中,挑出兩種混合,調配出屬於他的味道,這就是他對披薩用番茄醬的堅持。


聽著聽著,我對於番茄的風味更好奇了,於是做了幾個小試驗,決定不將焦點放在台灣產的番茄,而是擴大舞台,嘗試各種我能找到的番茄產品。譬如2013年得到小果番茄冠軍比賽的玉女番茄、譬如黑柿子、牛番茄等來自可追溯食材來源的安溯市集。